改革实施成效展示+ 查看更多
1.构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专业建设基础上,按照新的职业教育要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4+1任务驱动法”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构建素质教育、职业基础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岗前培训→综合能力训练、顶岗实习→上岗就业“一条龙”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中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技能训练和培训内容实行动态调整。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实施“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力度。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及“双证制”、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组建由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团队,深入行业、学校和企业调研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规格,明确专业面向、岗位职责及各岗位职业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以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岗位技能培养和结合行业体验的实践应用能力,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工作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4+1任务驱动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广泛吸纳行业专家人士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据企业动态发展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及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保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2.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核心课程的融合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类别一能力综合模块一就业工作岗位”结构的高职教学模式,开发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1)“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及教材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岗位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测量放线工、工程测量工、控制测量工、地形测量工、地籍测量工、数字测图工、GPS测量工及房产测量员的职业岗位标准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模块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
具体做法为:经过建设,完成了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修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试题库的编写。并依此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及相应的教材建设工作。
(2)教学资源库及核心课程建设
本专业已建成《建筑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技术》、《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教学练做一体化”资源的共享共用。编写了课程标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教学标准文件,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根据测绘领域要求,以职业实践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强化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课程内容着重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必需的基本知识部分,二是专业延伸知识部分,三是技能培养训练部分。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将专业延伸知识部分放入选修课程之中。以测量工程生产过程的系统性为出发点,分阶段重点建设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理论系统性,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体系,以带动该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信息化教学建设
引进GNSS、全站仪等模拟操作器,建立学生模拟学习操作平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关APP软件的开发,完成基于手机平台的模拟器、平差计算软件的使用。
(4)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
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精品共享资源课程,构建开放式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教学。
3.升华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以“实用、实践”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学习为主线,以本专业的岗位群和岗位职责为目标,结合工程施工的现状,设计出《数字化测图综合实训》、《控制测量综合实训》、《工程施工放样综合实训》和《岗位职业技能训练》四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并进一步强化顶岗实习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工程测量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按照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要求,工程测量技能实训中心以打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生产环境、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生产性实训为目的,实训项目与内容源于企业、服务企业。同时建立科学的实训中心(基地)运行及管理体制,引入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营造企业的职业氛围。工程测量技能实训中心重点建设测绘数字化实训中心、工程施工放样实训场、测量综合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计划在建设期末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一流水平、开放性的工程测量技能实训中心。
(1)数字化测图实训中心建设
现有测量仪器基本能够满足土木工程系相关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需求。但在测绘软件和先进的多媒体投影设备进行强化之后,今后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后(GPS、GIS、RS、数字化测图、平差计算等)即可动手练习。经过本次建设,将实现测绘数字化实训中心的设计效果。
(2)测量综合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测量实验室的基础上,添置现代测量仪器(GNSS、精密全站仪、水准仪),每学年补充一定数量的常规测量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60平方米,将目前的测量实验室建设成测量综合实训室,另外扩建地籍测量实训室。
(3)施工放样实训场建设
拟在校内建设工程测量施工放样实训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际场景、施工工艺流水作业要求,将实训场地完全布置成施工工地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当各种角色,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根据施工管理特点及施工工艺情况,施工技术实训场由施工放样实训场等五个实训室(场)组成。
4.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针对测绘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完成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教师的素质培养,不断增强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项目、编写出版教材、发表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经过4年的努力,建设了一支具备完成测绘工程项目能力、“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努力将本专业教学团队建成甘肃省级教学团队。
采取“自身培养、积极引进、聘请兼职教师”等手段,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通过自身培养和积极引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建设期内拟引进测绘工程、航测遥感、地理信息等方向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2名
(2)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
(3)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定期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大力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进修研究生课程,获取硕士及博士学位。
(4)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实际工程实践,鼓励和选送青年教师到工程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参加测量、施工、监理、设计等工作,让中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5)聘生产、设计、科研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专家,加快校企双方的沟通;请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一道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专业老师可以从中学到来自一线的新技术与工程经验。
(6)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选拔具有3年以上高职高专教学经历、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含培训)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学术交流、国内院校访问学者交流、出国(出境)学习考察等途径,开拓视野,加强技师教育改革的理论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