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与应用成果
研究结果与成效

对标职业资格,诠释新的教学理念

  1.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职业能力途径

  (1)课程建设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融通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体系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与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体系三级标准相对应。

  要建设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融通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方面要从传统的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变,课程建设体系要着重体现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目标定位上,以高职教育的“实际、实效、实用”为目标,体现出“五个对接”,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对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拓展技能类课程以及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进行均衡处理,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针对测绘服务人员三级工程测量员(高级工程测量工)的职业能力考核要点为例来分析,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通过对工程测量工的职业岗位群进行筛选、归纳、分析后得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等9个方面,再由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出相应的职业行动,进而根据职业行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炼出职业行动所必需的的岗位能力及知识要点,对涉及的知识点所需的课程、教材进行综合与精简,避免交叉重复,最终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从而实现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课程设置中,理论课强化核心课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方案制定、技术设计方面有所弱化。在课程教学中,以实用性、前瞻性为出发点,突出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围绕职业能力考核要点,对应设置教学项目,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型教学体系。

  (2)教学内容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融通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渗入式和模块式。渗入式主要体现为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分解融入多门课程中;而模块式则是分解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并对标到相应的教学模块或者课程,纳入相应专业教学课程标准中。以《工程测量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标准》中测绘服务人员中包含的高级工程测量员、高级地籍测绘员、高级大地测量员、高级摄影测量员、高级地图制图员来对应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图制图与数字传播技术等专业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形式与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方式,则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构建。

  对于理论教学,考虑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从传统经典测量仪器和技术为主的教学向兼顾现代测绘技术的方向转变,在教学中体现现代测绘自动化、数字化、统一化和高精度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不能由于教材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或缺乏现代测量仪器而忽视现代测量技术应用的教学。在修(制)定教学大纲时,优化原优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应用-方法”为框架建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

  实践教学方面,结合职业资格对于实践能力的职业需求,进行实验项目优化设计,删减实际工作中少用或落后的项目,以现代测绘新理论结合岗位群的能力需求,来统筹规划实验,实现实践教学的优化和平衡。

  通过对高级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标准中“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分析,针对教学内容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道德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模拟场景,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最终突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能力”的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3)考核评价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融通

  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程度的优劣,需要一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宜、适当和完善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检测、诊断、评价、反馈功能,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考核手段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验和笔试成绩,这种形式往往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急功近利,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是应试教育的根本体现。

  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进行融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地形图测绘中全站仪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项目为例,将职业岗位能力和具体工作过程标准融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在考核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考核标准来促进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形成了1+X”证书制度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式与路径

  (1)构建融合“岗位、课程、证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方法或手段,适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证。对于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大专业类进、小专门化出”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测绘地理信息职业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抓手,针对相应课程,围绕““1+X””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规范标准进行教学,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性,达到课程标准与““1+X””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形式和现代学徒制或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共育“双主体育人”基本载体,进而开创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重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共享课程和实训基地

  构建符合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的“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模式,将职业素养类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岗位能力类课程和职业拓展类课程按照“底层专业平台课程共享,中层专业模块课程分立,高层拓展课程互选”进行分解重组,进而构建起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平台+模块+拓展”课程体系的示意图表如下:

专业

课程设置

工程测量技术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平台

基本素质平台+职业技术基础平台

职业技术基础平台

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GNSS原理及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AutoCAD绘图、基础测量实训、、控制测量实训、数字测图实训

专业技能模块

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技术、工程测量实训、测量平差、地籍与房产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实训等

地理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训、地图编辑处理实训、空间数据库实训等

航空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航空摄影测量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遥感图像处理等

技能拓展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训)、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实训)、精密工程测量、工程识图、工程经济等

摄影测量技术(实训)、遥感图像处理(实训)、工程测量、工程识图、工程经济等

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训、无人机操控和应用、空间数据库、工程识图、工程经济等

  在建成职业技术基础平台的基础上,以底层公共共享课程为依托,对校园内外的实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专业群共享性实训基地。对于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可共享的实训室(项目)有:基础测量实训、控制测量实训、数字化测图实训、地理信息技术实训等。通过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了整合实训设备,节约办学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等目的。

  (3)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实训课程及项目开发

  构建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将适合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进行项目化分解,并以此创建与““1+X””证书岗位应用零距离,学生自主参与、 相互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诸如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中将4D产品生产进行项目化教学分解,如图示。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项目化教学分解

  通过实训课程及项目的开发,创设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与学、师生双方实现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4)实施““1+X””试点,书证融通,学分银行试点

  将工程测量员、地理信息员、摄影测量员等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将“1+X”试点证书与课程培养体系相结合,重构课程模块,并按照学习者能力和岗位需求分设不同难度等级或对接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书证融通方面,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应的课程对接,实施“以证代考”,取得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免修相关课程。按照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学生取得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师队伍中,1人获得“1+X”无人机驾驶师资培训合格证书,3人通过民航总局AOPO无人机驾驶员理论考试。后续将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无人机驾驶相关知识、针对北京优云(无人机驾驶标准制定方)制定的无人机驾驶考核标准进行专题学习。无人机驾驶相关课程及实训已融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于2020级学生中展开。

“1+X”证书融于人才培养方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