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业能力,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查看更多
1.职业能力提升的实施方法
(1)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的主要目的是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标准、教材及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建设。在培养目标确定中,以实践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重新建立课程标准、完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研究将职业资格证书对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与岗位群进行对接,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课证融通的必要途径和渠道。“课证融通”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加强和规范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突出行业性和地方性的特色,进而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具体措施方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CAD 制图员、工程测量员等技能等级证,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替代学校的教学考核,这样就把职业资格的标准融汇到了课程教学中,实现了课证融通的真正落地。
(2)职业竞赛
在职业能力构建途径中,以测绘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项要求和标准为依托,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按照测绘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标准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作业过程为依据,针对相应赛项选取、序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应项目,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改”的局面。
通过竞赛的组织与参与,既提升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实践学习的参与度,体现出测绘职业技能竞赛的竞技性、荣誉性,达到了提高职业能力的目的。
(3)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来分析,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基础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现代测量技术及测绘数据处理等专业技能,具备熟悉现场测量和管理能力,能适应测绘生产所需的测绘技能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群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结合职业行动领域和人文基本素质的要求确定出必须的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如下图2。
三级工程测量员学习领域课程分解
2.重点核心课程改革方向与策略
(1)选择结构系统完整、实用性与先进性较好的教材。
现在出版的部分《工程测量》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存在章节简单组合,讲述内容简单堆砌,实用性不够突出的问题。教材知识点只是对多种典型工程的测量工作进行了片面的论述,整体性不够,对高职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展示则更少。为了适应《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在选用教材时必须要考虑到内容适应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对测绘新技术、工业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等内容要涉及到,涵盖的知识要与测绘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融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教师编著适合学生技能培养方向的教材。
(2)按照学科发展和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制定符合学生知识接受体系的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师在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从庞杂的教材内容中梳理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将每个专题内容形成系统,并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结合测绘行业的工作过程,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进行,诸如将线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建筑物放样等分模块进行讲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讲清楚每个知识点的基本理论,进而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选用教材中与其他课程重复、与现代测绘技术方法不适应、已被淘汰的方法内容等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删除。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将能够反映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知识适时补充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其一大特色。以高职学生的个人特点来看,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故在开展实践教学中,注重以探究式实践教学、案例式实践教学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工程测量》实训课程中涉及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建筑变形监测等实训项目,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方式形成初步的方案。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方案进行审核,分析原因,找出设计缺陷和问题的关键,进行方案的优化和修改。而对于诸如桥梁控制网建设及墩台坐标计算及放样、道路曲线坐标计算及放样、地下工程测量等实训模块,则以案例式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在实训之前将学生分组,进行优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给每一组学生下发不同的实训内容参数,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在校建实习基地实施。将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方案,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3)结合讲授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和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信息量大而在教学中使用广泛。《工程测量》理论部分教学辅以多媒体,并配合一定的板书,将整个教学过程由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作业点评以及答疑等部分组成。诸如;归化法放样的原理与实现、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计算等,以图片、动画加板书解算的效果则较好,这样既体现测绘基础理论的严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将工程实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日常教学中挖掘利用一些科研、社会服务等已经成熟的测量工程的案例,作为课堂示范教学内容,如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线路中桩坐标计算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针对工程测量课程中未涉及或者前沿知识部分,积极联系相关教师和专家开展讲座形式的教学。例如应对当前的“基坑热”,以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其土方计算方法、 变形监测手段与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专题教学。
《工程测量》教学要满足注册测绘师的职业需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到测绘工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对课程有一个更加具体的印象,达到了解工程测量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目的。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测绘新技术、新知识,也可以在集中实训周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就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过程的有效对接。
(4)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但按照注册测绘师对从业技术人员以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为导向的要求,应该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辅以多举措并进,多渠道参与评价的考核方式。
1)转变理论教学一张试卷作为考核成果的现状。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工程测量》课程的特点,强化课程课堂实训的考核,并在日常教学中增加课堂测试及知识点考核,分散考核的比例权重,进而增加理论考核的客观性。针对注册测绘师中对“分析、判断和解决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的要求,特别注重学生撰写测量方案,质量验收的能力。
2)建立技能考核中相关测绘规范、行业标准为重要参照的评价体系。高职测绘类专业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日常实训中注重对相关测绘规范、标准的应用,以强化注册测绘师对“运用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理论和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比如桥墩放样项目应该以考察学生内业放样元素计算、实地放样和质量检查的能力为主。
3)建立多渠道参与的评价方式。在学生进行企业实训或者顶岗实训期间,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考核评价的多元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诸如顶岗实习期间,建立双向考核机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成绩评价,在提升学生实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成绩的客观性。
4)注重团队精神职业素养的考核。工程测量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实训项目,而且绝大多数项目均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故将强化团队意识,提升团队的协作作为考核项目之一,以促进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