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验收

首页 项目简介 主持人简介 项目成员 成果推广应用 创新与特色 佐证材料 项目申请书 总结报告 实施案例
项目概况
总结报告


一、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双创”打造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以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6年习总书记提出: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市场定位。十年的发展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战略。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制度改革创新落实的重要平台。面对扩招导致的就业难、就业压力,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2017年开始,我校就开始组织师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新”等各类竞赛,通过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强大师资队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家颁布的有关创新创业的支持性政策与规章制度,以我校为着力点,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体制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双创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学创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现代学徒制、学创一体化多维协同人才培养,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等。
(二)项目意义
1、完善创新创业制度与政策机制
要健全组织领导,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优化协同育人。一刀切地由教务或学工或科技处牵头,或者一刀切地要求所有院校均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都不利于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容易成为“两张皮”。因此要进行实际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整合和完善现有政策,以便为后期发展做好规划及服务保障。同时还应结合学生专业及特长,出台类似于创新精英人才培养、创优示范人才培养、创业先锋人才培养等培优细则;同时修订教师聘用与考核制度,完善社团指导老师聘任管理办法、创新实践导师聘任管理办法、学生竞赛奖励办法、专利申报和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和落实部门。
2、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专项评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建设方案。此外,对具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立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教育与指导。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建设专业提升类课程组、交叉拓展类课程组、跨类复合类课程组、就业创业类课程组、科技创新类课程组、学历提升类课程组、国际化素养类课程组等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与建设体系,规范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3、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评价方法
在评价学生个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时,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特别针对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要为其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不仅仅局限于考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而要注重评价创新创业的实践成果、创新型思维的运用程度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时,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从手段评价、教育内容的评价、教育主体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4、优化师资结构
从校外引进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为增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教师岗位培训的课程中,专题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推动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支持教师将形成的科研成果并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产业化,同时制定相关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指导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调研等实践活动。建设校内外师资结合混编团队,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风险投资人、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担任专业课或创新创业课的授课教师。
5、开展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活动
打破年级、专业、班级等壁垒,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开展常态化的创新创业实践竞赛,通过“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的三级校内创新创业赛事,选拔优秀项目参加“互联网+”、“三创赛”、“挑战杯”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大赛事。同时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项目设立、课题立项等形式,为高职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训练计划、实践平台、经费资源、设施场所,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
二、项目简介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简介
从2012年起不断探索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四位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2013年提出技能大赛驱动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2015年以来,随着制造业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快,人才供求矛盾凸显,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代表的新商科理念逐步形成,原有的各财经商贸类专业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夯实专业基础,突出专业方向,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现代学徒制各项制度,建立学校与企业、行业、职教集团多维协同协同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满足现代制造业所需人才,成为我院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图1 “四位一体”的新型学创实践教学模式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内容和技术技能落后的问题
职业教育现有教学内容和技术技能赶不上行业发展需要,学生接受的技术训练在企业用不上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缺乏实践锻炼,不掌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严重不足,我们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项目实施解决教学内容、技术技能相对落后的问题。
2、创业实践场地难以满足学生创业训练与实战要求的问题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和对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判断不足,校内创业实践训练条件建设难以满足需要,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升,适应行业需求能力有限,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解决了实训条件难以满足创业实践训练与实战的问题。
3、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现实问题,企业员工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也是现实问题,通过行业指导委员会政策指导、教科研指导、项目指导、培训等解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依托现代学徒制开展教师和企业员工互换任职,既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夯实岗位理论知识。
4、区域内教学资源共享不足、交流欠缺的问题
区域内不同院校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很多雷同,也保持着各自得特色与优势,通过地方职教集团平台,建立院校间的交流共享机制,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解决了区域职业教育互促不足以及就业难的问题。
三、项目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该项目立项两年以来,学院结合前期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措施,加力推进“四位一体”的新型学创实践教学模式,多维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专业集群化建设与实践
生产型服务业新商科专业集群的建设思路是“平台+模块+拓展”的构建模式。通过此构建模式,整个课程体系能够实现“底层的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共享,中层的专业核心课程分立,高层的技能拓展课程互选”,以构建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确保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下图为生产型服务业新商科专业集群课程体系:
图2  生产型服务业新商科专业集群的课程体系
(二)重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四位一体”的新型学创实践教学模式,对原有传统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提出进行重构,学校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逐渐形成实用、有效、丰富的课程体系,内容以学创项目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主,改变原有的笔试考核方法,采用创意答辩、项目策划、项目实施过程与效果等实战性考核。
(三)多主体开展学创项目,激发师生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推行多主体学创项目实施,允许学生个人自创、学生团队团创、师生团队共创、校企合作联创等模式,对于任何学创项目由创业主体自主经营、收益自享、风险自负,但要纳入统一的教学体系,项目资源与数据允许使用于教学。
两个核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千艺服装租赁有限公司,两姊妹特产店、奥利贝尔的零食店等。
(四)创建“共享、开放、创新”型实训基地
2015年投资200万元对已有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2016年,学校投资500万建设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18年投资900万元打造更加真实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移动商务运营中心、互联网金融中心、国际海港与铁路物流实训中心,2019年投资347万对财经商贸类专业集群进行了软实力的建设等。以上区域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600多个工位。实训基地具备日常教学、学生创业、社会培训等功能,采用开放式管理办法,全天侯使用,极大的保障了学创项目的真实运行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五)校企师资双向交流,打造双师队伍
2019年以来,学校共派出7位老师,参加物流、会计、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培训,培训时间达到30天,培训以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期,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企业选派优秀员工到学校任教和作为企业实习导师,共有8位企业老师到校任教。外聘的四位创新创业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院师生进行授课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项目的创新点
图3  项目的创新点
(一)构建开放式协同教学服务环境
构建一个开放式的以“学习、训练、交流、分享”为核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教学服务环境。网聚学习者的力量形成内生的动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
“共享、开放、创新”型的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行职”多维协同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专业师资培训、教学交流和教学研究创造了真实的环境。近三年共投资2100万、面积1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了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
(二)创新就业创业教学实践模式——现代学徒制
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就业创业通用素质训练相结合,从知识培养向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培养转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其独特性和示范性,学校首先在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试点,与合作企业联合成立联合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招生就业、教学组织评价等,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其他专业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了一定参考经验。
(三)引入辅导员教学督导机制
将辅导员思政管理工作与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从档案管理向就业创业动态化生涯脚印成长的跟踪转化。
(四)将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
将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与社会用人需求相结合,从课程考核标准向企业人才选拔标准转化。围绕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内容精、技能高、项目实、学生创”的教学理念,以学创项目实施为主线,将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重构课程体系。
五、项目应用推广效果
(一)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2019-2020两年间,财经商贸类专业毕业生人数近800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岗位对口率为82%,就业稳定率超过80%,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初次就业起薪平均超过4000元人民币/月,见图4、图5、图6。
      
图4   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
图5   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
图6  2019、2020届毕业生平均薪资待遇统计
(二)在校师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8年,财经商贸类专业师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各项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17项,其中学生获得第六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术大赛一等奖、“2018年畅享杯全国新商科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教师获得全国交通行指委组织的2018年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全国二等奖,甘肃省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
2019年,师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各项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28项,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凸显出人才培养质量。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会计技能大赛获甘肃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市场营销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获两个二等奖,互联网+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一项和三等奖一项。
2019年,甘肃省首次组织职业院校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我校报名的四项财经商贸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5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交通行指委组织的2019年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教师获得一等奖。
2019年,货运代理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1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互联网+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两项。
2021年到目前为止,师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各项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32项。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大赛获甘肃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一项,物流服务师技能大赛获甘肃省二等奖一项、三等奖2项,快递业务技能大赛获甘肃省三等奖2项,货运代理技能大赛获甘肃省三等奖1项,会计技能大赛获甘肃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市场营销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获两个二等奖,互联网+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两项。
图7  2018-2021年师生获情况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政府、行业、学校、社会高度认可
2019年以来,我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如下荣誉:
●2019年6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
●2019年6月我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培养培训基地
●2019年6月我校获得第三届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创新典范奖
●2019年8月《揭秘新零售下网络营销秘籍》获省级在线课程
●2020年6月我校在第五届长风学霸赛之传奇大战中获得最佳组织奖
●2020年11月我校获得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创新典范奖
(四)“四位一体”的学创实践教学模式特色鲜明,示范效应强,可推广到全省高职院校
“四位一体”的学创实践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在企业表现优异,很多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声誉。
本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带动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跨越性的发展,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先后有30多家企业和院校到我院参观、交流、学习,人数超过500人次。
六、项目的不足与改进
本项目的研究因受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今后会拓展项目研究的深度与范围。今后会联合更多的合作企业和职教集团,在政府的扶持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学习与实战更好的融合,将教学管理与评价做的更细、更实。会进一步推动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让更多的创业项目通过孵化实现成果转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项目简介 主持人简介 项目成员 成果推广应用 创新与特色 佐证材料 项目申请书 总结报告 实施案例

电话:(0931)7941412

地址:兰州市西固区山丹街1号   邮编:730060

Copyright © 2021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校版权所有  陇ICP备05003732号-1   网页维护:国际商务学院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