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更多+
  现代仪器分析化学是目前化学专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项在原理和技术上均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发展起来的分析手段,具有应用性强、技术变化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材料、医疗等诸多领域。本项目基于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心的实训条件,以《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为着眼点,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澳大利亚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 CBE 理念为参考,从高等职业教育学情出发,循序渐进,转换情境,采用“三优化+366”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材,系统设计,使专业术语模块化,理论知识精炼化,仪器操作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方式授课,结合“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六个环节,环环紧扣,在拓展系统知识及强化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建构专业知识体系和加强能力建设,融入双语教学,采取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拓宽学生的择业范围、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目前分析测试中心 2018 年购进的仪器已全部完成调试和培训,可正常运行并用于教学科研。项目组系统设计课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建立“专业、语言、信息”的三维目标体系,按照应用型要求及测试技术发展的最近情况,将学生就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最近技术、具体案例融汇在一起,已按照此模式成功实施 5 个班和两届拔尖班学生,效果明显。同时项目组教师对“中国-文莱‘1+1+1’恒逸(文莱)石化技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 31 位文莱同学进行教学,以“六度”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不断进行改进优化。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更多+
  现代仪器分析化学是目前化学专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项在原理和技术上均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发展起来的分析手段,具有应用性强、技术变化快、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现代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材料、医疗等诸多领域,许多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为该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许多企业的大部分常用的、先进的分析仪器和辅助设备主要是从发达国家进口,要想很好的学习、使用和掌握这些分析方法和仪器,就要求操作及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水平,能够读懂外文文献,能够看懂仪器说明,能够操作仪器软件, 即“三会”——会学、会看、会操作。课题组成员对我院近几年分析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特别针对如泉州石化、万华等专业对口的大型企业,重点关注企业对员工的培养计划以及学生的职业长远发展规划,发现不同岗位的分析标准、仪器操作规程、工作软件等均以英文居多,公司也鼓励员工参加 TOEIC 考试或 BEC 商务英语考试,且经常举行不同类型的英语比赛、英文报告会等,在专业合格的基础上英文基底相对好的员工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大量反馈希望增设专业英语类课程。实际上,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单设一门专业英语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解决从业时遇到的专业问题,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植入学习专业英语的意识是最重要的,而我院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心拥有部分进口仪器,这也为《现代仪器分析》的双语改革提供了条件。

  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和拓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校已与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合作,以炼油专业为主,一方面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为其提供本校毕业生,另一方面文莱当地学员来我校进行专业培训。

  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采用双语教学法授课,对学生专业英语和听、说、读、写能力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能拓宽学生的择业范围、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加强我校教育内涵建设的角度出发,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逐步探索进而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模式,培养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够推动我校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让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走出去”。因此,对于《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课程教学新理念更多+
  澳大利亚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 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以能力为本位制定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以灵活的方式实施教学和成绩鉴定。
  本课程以此为参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代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培育主体和教学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选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自助性和互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使学生体会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课程教学新模式更多+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更多+
特色与亮点更多+
1. 项目团队开发的“三优化+366”的全新课程教学模式,专为高职高专石油化工分析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设计,区分于本科双语教学,结构完整、针对性强、具有可推广性,结合不同分析方向的学生,可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学方案,同时为职业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2. 以企业使用率极高的仪器为教学载体,以岗位任务需求为培养目标,多种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定制化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毕业即就业, 无缝接轨,并为学生工作后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奠定更好的基础。
3. 细化“专业、语言、信息”的三元目标,专业术语模块化,理论知识精炼化,仪器操作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及内容优化,更有助于活页式教材的开发。
4. 小循环多反馈,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量化考核标准,规范学分指标。
5. 追踪多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逐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6. 通过多渠道培训和锻炼,教学团队中骨干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国际交流水平大大提升。
师资培养更多+
  课题组教师以多种形式接受校内校外、国内国际英语培训或进行英语交流。2017 年 8 月,田华老师前往波兰进行语言培训和交流学习。2018 年 5 月,甘黎明教授和冷宝林教授前往尼日尔津德尔炼油有限公司对质检中心的尼方员工进行教学培训。2019 年 6 月,于娇娇老师前往浙江大学进行师资培训。我院全体青年教师在 2019 年 1 月进行了为期 1 个月的校内英语培训。
师生荣誉更多+
“第二届中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互联网+大学省创新创业比赛甘肃选拔赛”获得三..
2018年全国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019年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检验赛项一等奖..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检验赛项一等奖..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检验赛项一等奖..
代学玉获2019年大学生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甘黎明获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检验赛..
甘黎明获校级教学名师奖
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2018 in兵库”获得三等奖1
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2018 in兵库”获得三等奖2
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2018 in兵库”获得三等奖3
田华获2017年“甘肃十佳科普使者”
学生英语获奖1
学生英语获奖2
学生英语获奖3
于娇娇获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检验赛..
copyright© 2020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兰州市西固区山丹街1号 邮编:730060
技术支持:宜天网络